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导语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专家于2025年10月29日发布研究报告《美国大学:经济增长的引擎》(U.S. Universities: Engines of Economic Growth)指出,大学是美国最具持久竞争力的来源之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柱。美国拥有超过35所世界顶尖百强研究型大学,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催生了从互联网、GPS到CRISPR基因编辑和mRNA疫苗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为美国带来了新兴产业、持续经济增长与巩固的国防优势。

然而,研究发现,美国这套曾经引以为傲的创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内部政策打击与预算削减的现状。同时,报告以大量篇幅强调,中国正通过国家主导的系统性战略与持续巨额投入,使其大学体系迅速崛起,在科研产出和全球排名上飞速进步,逐渐成为了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

01 经济贡献与区域发展的双轮驱动

美国大学,特别是其研究型大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美国国家实力的一块基石。报告强调,美国政府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机构对大学进行的持续研发投资,产生了极为可观的经济回报。

根据美国大学技术经理协会的数据显示,在1996至2020这25年间,美国大学研究催生了55.4万项发明披露,获得了14.1万项专利,并孵化了1.5万家初创企业。这些创新活动累计贡献了高达1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1.9万亿美元的工业总产值,同时支撑了65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这意味着,平均每一天,美国联邦资助的大学研究都能帮助催生三家新的初创公司和两项新产品进入美国经济。

这一创新引擎的强大之处还在于其深厚的区域根植性。与追逐短期利润而可能随时搬迁的跨国公司不同,大学衍生的初创企业倾向于扎根母校周边。一项研究显示,高达68% 从大学剥离的生命科学公司选择在距离其母大学60英里的范围内运营。这种模式成功地将政府研发资金转化为遍布全美的区域性科技中心,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的研究三角园,该园区自1998年以来依托大学诞生了756家初创公司,每年产生820亿美元的经济影响并支持超过20万个工作岗位。

02 国家安全基石与内部机制风险

在国家安全层面,美国顶尖大学已成为国防与战略科技的创新源头。它们在半导体、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突破性研究,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直接转化为保障美国军事优势与技术安全的能力。例如,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正引领国家量子计算联盟;普渡大学与SK海力士的合作则旨在弥补美国在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的生态短板。

然而,目前美国推动大学创新成果转化的内部机制开始逐渐弱化。首先,联邦研发资金的基石正面临被削弱的危险。对NSF、NIH和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等核心研究机构的预算削减提案,将直接动摇基础研究的根基,威胁到未来关键技术的源头供给。其次,成功的专利激励系统受到短视政策的挑战。一些提案意图扩大“介入权”以控制药品价格,甚至考虑对大学知识产权征税。这些措施将严重削弱《拜杜法案》所建立的技术转让动力,而该法案正是过去几十年美国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重要制度保障。破坏这一激励机制,无异于扼杀创新管道中最关键的商业化环节。

03 中国大学体系的战略性跨越

与美国国内的政策不确定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其大学体系进行了持续且系统的战略性投入。报告观察到,中国正致力于通过大力扩充和提升其高等教育体系,来驱动经济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并培养大规模的高技能人才。

这一长期战略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中国的顶尖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在全球大学排名中迅速攀升,已稳定位列世界前50。与此同时,中国的研发支出持续增长,展现出在研究成果产出上超越美国的明确雄心。这种由国家主导、目标明确、执行有力的长期投入,正在快速塑造一个能够在关键科技领域与美国展开全方位竞争的强大创新主体。

04 前景展望与路径选择

为应对内外部挑战,报告认为美国应该在以下方面加强监管:稳定并增加对联邦研究机构的投资;扩大研发税收优惠以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强小型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和小型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TTR)等商业化桥梁计划;坚决维护《拜杜法案》的专利激励原则;以及改革移民政策和加强本土培养以争夺全球顶尖科技人才。

美国大学体系的现状与困境,从反面印证了政府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稳定投入的战略价值。中国在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上的实践表明,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保持国家科技战略的定力与连续性,是应对激烈国际科技竞争、保障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支撑。未来,一个尊重科学规律、保护知识产权、并保持开放合作姿态的创新环境,将继续为国家的科技崛起提供不竭动力。

结语

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正在深度重塑。美国的大学创新引擎虽历史贡献卓越,但其内部的政策短视与财政不确定性正在为其未来蒙上一层阴影。相比之下,中国通过国家战略的系统性引领与对大学及研发体系的坚定投入,正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与战略韧性。这场关乎国运的竞赛清晰地表明,维持和提升科技竞争力不仅依赖于科学家的智慧,更取决于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稳定持久的制度保障。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