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愉见财经”从多家银行内部人士处获悉,三季度“清欠专项贷款”作为金融支持清欠的创新工具进一步提速。有银行的“清欠专项贷款”已在医疗系统拉开序幕。

这并非都源自银行的“自发”行为,而是监管心系实体经济,鞭策银行提高站位、再加把劲儿。

“愉见财经”同时获悉,三季度央行召集主要国股银行就“金融支持清欠工作”专题座谈。

其中相关司局给出两大核心意向:

  • 一是公立医院可以货款用于清欠工程款;
  • 二是融资平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可以新增融资,清欠形成的隐债应免责。(还须财政部认定)

监管上述意向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商业银行的顾虑。东北某市级三甲医院近期就获得了股份行的融资贷款近千万元。

精准匹配“630”清单范围,涵盖三类核心群体

今年3月,国家通过《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标志着全国统一清欠行动正式启动。

中央文件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地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明确纳入六类重点清欠主体范围,并据此形成了“630”拖欠账款主体清单。

根据“愉见财经”梳理,自7月起,湖南、广西、新疆、福建等地陆续公布首笔业务案例。例如工商银行湘西分行成功投放全省金融系统首笔清欠专项贷款。

从落地案例看,清欠专项贷款的借款主体精准匹配“630”清单范围,涵盖三类核心群体:一是地方国有企业;二是事业单位;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而上述央行座谈会后,银行也开始创新把“清欠专项贷款”的帮扶目标落在了地方政府医疗系统。

开辟绿色通道,引入担保公司

此外“愉见财经”了解到,根据监管座谈会精神,银行配合地方政府企业清欠工作开展,须与政府的清欠专班全过程协同,高效街接。标准统一。

我们留意到,在银行内部具体操作过程中,银行会接到政府清欠工作专班下发的企业意向融资表,而后跟进企业沟通跟进。

当然这类企业传统的授信审批流程是过不去的,需要针对清欠企业融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

此外清欠专项贷款的借款主体多存在“流动性紧张”问题,部分地方引入担保公司参与增信,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高贷款审批通过率。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