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11月7日,企查查信息显示,“浦江征信”商标注册申请,申请人为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

一位接近上海数据集团的人士表示,由上海数据集团牵头的第四家个人征信公司“浦江征信”将于年底前开业,相关高管也已到位。

此外,根据多位从业者表示,重庆也在着手成立另一块个人征信牌照。其中重庆渝富作为大股东,国内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有意参与进来。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出席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时宣布,将在上海实施的八项政策举措。其中提到,将进一步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设立个人征信机构。

从浦江征信的商标注册可以看出,个人征信市场将有望迎来变局。目前百行征信、朴道征信、钱塘征信“三足鼎立”的局面将被打破,未来个人征信牌照将步入多元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

“浦江征信”开业在即?

在股东构成方面,和前三家个人征信牌照的“国有控股+民营科技类企业”类似,“浦江征信”也将由国有企业控股。此外,城农商银行或民营科技类企业持股。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注册资本50亿元。上海数据集团的成立,是上海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核心载体的关键一招。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上海数据集团的功能定位,上海数据集团重点布局数据基础设施运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产业生态构建和数据安全守护四大业务板块。

在规模方面,上海数据集团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截至2025年9月,基于上海市公共数据及相关部委公共数据,开发超过150个公共数据产品,服务近130家金融机构;累计数据调用近5亿次,支撑普惠金融授信超1000亿元。

可以看出,与百行、朴道和钱塘征信的“互联网基因”不同,上海数据集团的国企背景更为突出,其数据产品主要以公共数据为主,而非个人数据。这也意味着浦江征信可能优先接入上海地区的政务数据、公共事业数据,与前三家个人征信公司实现差异化运营。

根据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数据洞察报告》,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连续四年稳定在60%至65%的区间,而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在2023年超过20万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6.8万亿元。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在过去十年实现了近三倍的增长,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38%。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线上,2023年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达到72.8%,预计到2027年将超过80%。信贷规模增长的背后,是市场对于个人征信服务的巨大需求。

在主要规模上,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百行征信个人征信数据库累计收录个人信息主体超7.6亿人,所有产品日均调用量超1.5亿笔,日调用量峰值超1.8亿笔。2025年10月8日,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产品累计调用量正式突破1000亿笔。

截至2025年11月,朴道征信各类征信产品和服务累计调用量突破1000亿次。公司已为千余家金融机构提供征信服务,上线征信产品达50大类,日调用峰值超过1.84亿次。

而钱塘征信由于开业时间较短,尚无公布具体的运营数据。

消金界发现,在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上述个人征信公司的人员发生了重大变更。

2025年2月,央行官网更新了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许可信息公示表,朴道征信法定代表人由赵以邗变更为李心福。而2025年6月,据企查查信息,赵以邗出任湖北征信有限公司董事一职。

2025年5月,朴道征信前总经理程建波已正式加盟陆金所控股,出任首席风控专家,协助首席风控官(CRO)推进信贷风险管理相关工作。

如今随着零售信贷规模结束高速增长,个人征信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第四张、甚至第五张个人征信牌照也呼之欲出。

而随着助贷断直连等政策的实施,互联网贷款业务朝着“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流程发展,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通过丰富市场主体来提升市场竞争活力,有利于加速个人征信行业发展。而从数据采集的角度来看,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个人征信体系,有利于丰富现有个人征信行业的数据来源。

不过,从第四家个人征信公司“浦江征信”的股东构成中可以看出,国企占比逐渐增高,整个行业的经营风格正在走向国有化主导。从这背后,也可以看出央行对数据安全的底线思维始终未变。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