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日前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发表了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正处于一种过热状态,随着监管的加强,泡沫将被挤掉。

陈志武教授认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交易的范围、环境、金额都和过去几十年、几百年不同,发生了很大的量的变化,但金融的本质没有变化。互联网金融不是新金融,而只是金融销售渠道、金融获取渠道意义上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泼冷水

  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很少,所以发展的机会还有一些。但只要遇到几次问题、几次风险事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监管强化之后,利润空间会受到挤压。

像余额宝这类金融安排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第一,期限错配问题。余额宝账户的钱是“实时期限”投资,客户可以随时撤出资金、返回支付宝,而余额宝基金所投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期限不是即时的,资产与负债头寸间的期限严重错配,隐含利率风险。

第二,流动性错配。由于余额宝可以随时撤钱,管理方需要即时流动性,而货币市场基金产品都有固定期限。许多余额宝客户如果需要同时撤资,“挤兑”压力下流动性错配问题会非常突出。

第三,信用风险。一旦余额宝有风吹草动、发生挤兑,可能引发的恐慌会因为其客户数量众多而远超最近中金嘉钰引发的后果。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火热在美国遇冷的现象,陈志武谈到原因至少有下面几个:

第一,中国金融市场管制太多,投资渠道受到的限制太多。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带来的收益比较高,就很容易受到追捧。

第二,银行利息受到的管制太严,银行存款利率太低。当银行和理财产品之间的收益利差那么大时,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就有非常大的短期发展空间。

第三,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监管部门迫使各类金融产品“刚性兑付”。“刚性兑付”带来的风险定价混乱,也让互联网金融存在较大的短期套利空间。

最后,陈志武教授认为,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特别是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具体改革的深化落实,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将会慢慢冷却一些。当然,这并不妨碍今天有一些短期发展机会。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不会长久持续。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