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继中国工商银行的“现金宝”升级之后,民生银行的“如意宝”也在积极酝酿之中。互联网系和银行系的各类“宝”“宝”大战激战正酣。

银行系“应战”互联网系

据悉,目前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推出的货币基金产品“如意宝”,已进入最后内测阶段,将于近期择机上线。

据悉,这是一款基于货币基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可实现T+0实时汇款,具有低门槛起投、随时取用等特点,表现出了鲜明的互联网理财属性。

此前,银行业的领头羊工商银行理财产品“现金宝”亦实现升级,产品在准入方面更为便捷。而一些银行代销的货币基金目前也推出T+0理财产品,实现了快速赎回、实时提现。

银行系各种“宝”的推出,源自于对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的应对。其中,对理财的角逐最为激烈。较早进入互联网理财领域的“余额宝”,目前其客户数已超过6000万人,吸金规模超过2500亿元。

各种“宝”或受利率市场化冲击

“银行的优势是拥有庞大的资金和线下客户资源,但术业有专攻,他们对于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比较陌生,客户体验度也不高。这成为制约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一大因素。”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综合部陆强华认为。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余额宝”“理财通”等产品的资产配置大部分投向银行的协议存款,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银行钱紧的背景下,这类投资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较高收益,但如果未来存款利率管制彻底放开,货币市场基金必然要配置到一些高风险领域。

由于各类“宝”的本质仍然是基金投资,因此其前景亦受资本市场发展空间所限。“余额宝的贡献在于确立了余额资金的财富化,推动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竞争和转型。但在资本市场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下,余额宝的生存迟早会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小求撰文指出。

事实上,各种“宝”的应运而生,实属存款利率管制背景下消费者的无奈之选。随着存款利率管制的放开,各种“宝”的发展空间未见如目前宽阔。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烽烟四起的时代下,银行“躺着挣钱”的日子将走到尽头,普通储户将成为未来最大的赢家。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