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下半场”的议题再度升温。究其本质,还是在于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增长已经见顶,过去靠人口红利驱动的商业模式走到了瓶颈,转而需要倚重to B的服务能力和科技能力。

金融科技行业同样顺应着这个趋势。

过去几年里,在金融科技的上半场,完成了C端的数字化,移动支付、消费金融、个人理财等业务均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到了下半场,B端的数字化则成为了重点。

这种转变在近两年愈发明朗,在金融科技to B服务方面,既有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行业巨头;也有品钛集团、微众税银等金融科技服务商。既有能提供大而全的金融科技服务能力,也有能从细分领域和单一业务切入的产品。

破局小微金融的话题由来已久,迟迟难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源还在于无法平衡效率、成本和收益。

而到了金融科技下半场,一方面,商业生态的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获取更多维、多元的小微企业数据;另一方面,多方协作的市场格局得以让商业银行、科技公司、征信机构等共同参与其中,融合创新、共生共赢。

上周五,我主持了一场以“税银互动”为主题的论坛,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话题,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口。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税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而在这之中,如微众税银一般的大数据风控和征信服务企业,借助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型搭建起了税企银互通的桥梁。

“银税互动”的模式正式提出不过三年时间,它是金融科技下半场的一个缩影,也是破局小微金融的一个典型案例。

1

相比个人金融产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长期缺位,其根源还是在于难以在成本、效率和收益间找到平衡。

以小微企业贷款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在中国,年营业额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及工商个体户约有7000万左右,但只有10%左右的小微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

同时,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资金利率普遍要上浮约30%,融资成本达15%。更为现实的挑战是,银行企业贷款的审批流程长、速度慢(少则一月,多则数月),而大部分小微金融的资金周转需求又对时间极为敏感。

为什么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在“第二届税银互动论坛”上,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博士算了一笔账:

如果银行资金成本为3.3%,再加营运成本、增值税税金、预期损失增量、经济资本成本、贷款成本等,一笔500万的贷款成本大概是34.2万元,这大概就是银行做小微业务的成本。

从利润角度算一下,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2018年三季度单户授信500万小企业平均利率是5.93%。简单算一下,500万乘以5.93%平均的利息是29.65%。把成本对比一下,如果没有豁免增值税,可以发现这样做一笔贷款基本是亏损的。

如果一个业务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很难从根本上推动它的普及和发展。事实上,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数据难获取。

长期以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都是金融中介要处理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这也是小微企业难以获得有效金融服务的根源,因为它们难以提供完整、有效的财务数据和信息。

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商业生态的发展,新的业务模式、信息链条让破局小微金融有了新的途径。

典型的案例如,网商银行为商户提供“码商”服务(传送门:《小微金融进阶史》),以及美团点评为商户提供的“生意贷”(传送门:《美团的“生意贷”》),微众税银基于税务数据的产品“微众税银征信+”。

其本质都是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挖掘出更多的数据,并通过分析、解读这些数据让金融机构更全面地掌握小微企业信息,进而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以微众税银为例,这家大数据征信和风控服务商,其核心业务模式之一是通过挖掘、筛选、分析税务相关的数据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征信信息,通过“以税定信”进而让其更高效地获得银行的金融服务。

据其CEO耿心伟介绍,相较于其它数据源,小微企业的纳税数据可以更完善和准确地反映一家企业的经营情况、信用情况。例如,小微企业提交给银行的数据(往往会夸大盈利),而提交给纳税部门的数据则更贴近真实的经营情况。

当然,税务数据也并不是第一天存在,税务系统中累积了大量小微企业纳税数据,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稳定性等。但直到近几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或第三方机构才得以在企业主动授权的前提下,高效地提取和分析税务数据,并转化为服务。

2

毫无疑问,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是破局小微金融难题的关键一步。

如前文所说,新的业务模式、技术手段、信息链条让小微企业的数据更有效地被获取和分析。但不可忽略的是,新的商业生态和协作方式也是破局这个“世界级”难题的另一个必要因素。

在金融科技上半场,互联网系的金融科技巨头占据主导,P2P、众筹等新兴业态异军突起,它们成为了这一阶段数字化变革的主角,产品创新也主要聚焦于C端。

而到了下半场,随着创新和改造的重心从个人金融服务到企业金融服务的变迁,越来越多的金融业机构、第三方机构参与其中。

话分两头说。形成这种多方协作、共生共赢局面的背后既是金融科技公司能力成熟的结果,更是传统金融机构从封闭走向开放、生产环节从内生到外化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机会。

落脚到小微金融,相比过去商业银行在推进该业务时单方面的努力,现在有了更多金融科技的应用、更多合作机构的参与,这才让小微金融服务有了向前推进一步的可能。

以“银税互动”为例,早在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和当时的银监会就联合发布了一纸通知,希望通过推广“银税互动”,即通过税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但海量的税务数据,从挖掘、筛选、分析,到对接银行平台,再到应用到具体的金融业务中是一个庞杂的工程。仅靠监管的推动,银行、税务系统的努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目标。

这些困境也正是那些金融科技公司、数据服务公司的机遇。它们通过应用新的技术、新的数据帮助完善了这个体系,让原本缺失的部分得以补足,让原本低效的环节可以改善。

网商银行副行长金晓龙也在论坛上的发言中提到,对于大数据风控来说,税务信息是重要的数据来源。以往小微企业线上网店的经营状况或者线下收银的数据,是网商银行风控的主要依据。

“但这没有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税务数据的引入让商家线上线下的整体经营状况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呈现,客户画像更加精准。不但让小微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同时也让银行方更好的控制风险。”金晓龙表示。

不止网商银行,不少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等均有基于“银税互动”的企业信贷产品。仅微众税银就与超过100家金融机构合作,为超过100万户中小微企业累计放贷额超过1300亿元。

“银税互动”模式的出现是这几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破局小微金融的一个典型案例。相信在未来,我们还会看到企业金融服务上可以有更多新技术的应用、新模式的出现。

这是金融科技的下半场,也是企业服务的新战场。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